“我刚来城里的时候,不习惯住楼房,也没有认识的人,出门也不知道去哪儿,多亏‘两栖’服务站的干部经常带我们参加活动,让我认识了好多新朋友。”近日,新疆塔城市阿不都拉乡水磨村村民秦春梅说。
秦春梅是“两栖”群众。什么是“两栖”群众?是城乡融合发展中催生的特殊群体,他们农闲时进城务工,农忙时回村种地,在城乡间来回穿梭。
在塔城市,像秦春梅这样的“两栖”群众越来越多。为使他们尽快适应城市生活,让他们的家安在这里,心也能安在这里,塔城市在城区街道建立了“两栖”服务站。
塔城市委、组织部部长郭孟钊介绍,通过塔城市委组织部牵头负责、乡镇(街道)部门配合、村(社区)党组织跟进的方式,6个乡镇党委分期择优选派了1000余名业务骨干到“两栖”服务站轮值,与社区干部混编成组,开展入户走访工作,分类建立了“两栖”群众基础信息动态管理台账,在掌握“两栖”群众底数的情况下,帮助做好稳岗就业、矛盾调处、困难帮扶等工作,让他们住得下、融得进、能发展。
“两栖”服务站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按照群众点单、服务站派单、街道党工委接单的方式,协调各方力量,把政策送上门、培训送到家。
塔城市和平街道新华社区“两栖”群众何彩霞平日里喜欢做糕点。“因为家离市区较远,所以没办法学习到专业的烘焙技术,只能从网上学些简单的制作技巧。”何彩霞说。
该街道“两栖”服务站干部得知何彩霞的诉求后,将她纳入就业技能培训计划中。“我们了解到,辖区有不少像何彩霞这样有培训诉求的群众,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,先后组织开展了烘焙、美容美发、无人机操作等技能培训,精准对接‘两栖’群众就业创业多元化需求。”和平街道党工委委员、“两栖”服务站站长田雅楠说。
塔城市“两栖”服务站还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机制,开设谈心谈话室、心理咨询室,由法律顾问和心理咨询师轮流坐班,及时了解“两栖”群众思想困惑、家庭矛盾等,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服务。此外,服务站定期开展法治教育、道德文化、健康养生等专题讲座,举办才艺大赛、爱国主义歌曲比赛等文体活动,设置征集箱、微心愿收集点,吸引“两栖”群众积极参与,感受“家”的温暖。
通过与社区组织联建、学习联动、事务联商、党员联管、活动联办、困难联帮、家园联建等方式,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咨询、困难救助、事务等服务,塔城市“两栖”服务站帮助“两栖”群众化解矛盾纠纷130余条;举办技能培训60余场次,帮助728人实现了培训后就业。
QQ:
手机:159-2155-3731
微信:159-2155-3731